【我的家风家教故事】我的父亲

发布时间:2018-07-02 08:33 浏览量:

小时候,我以为父亲是多大的官,整天不着家,那时田里农活多,妈妈一个人干不过来,所以整天抱怨爸爸不顾家,他只能用沉默不语作为体谅。他几乎白天在村里忙活,晚上回家到田里加班。赶上包菜地缺水时,他只能晚上趁着月光挑水浇菜,第二天他的双肩都是肿的。渐渐的,他忙碌的身影如同一面镜子一直影响着我和哥哥。

父亲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公平公正,这是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记忆里,无数次因为上交款、村民灌溉放水、争房地基、计划生育,村民们常常闹哄哄闯入我家。每逢此事,他总是细问来龙去脉,拿出处理意见。碰到胡搅蛮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他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事情处理到最后,两家总能握手言欢,满意而去。

他给我第二印象是节约。上级领导来检查,兄弟村来参观,能节省就节省,能不招待就不招待。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组织暑期下村宣传防溺水活动,我和几个同事被分在陶西村。烈日炎炎,我们跑了一上午才完成一半任务,下午还要继续,11点多我打电话给爸爸,说我们几个又累又渴,村里能安排一下么?他回答倒挺得干脆:到家里烧!来之前我就心里盘算,午餐应该不成问题吧,结果害得我在同事面前好没有面子。别看村里招待吝啬,一旦他的同事或村民因工作事情来到家里,又是一番情景。他不断催我们烧饭做菜,要是菜少了,就会到厨房找我跟我妈的茬。记得有好几次,客人吃完午饭硬是留人家吃晚饭,边留边说:“在这,在这,晚上包点饺子。”妈妈倒也热情,跟到后面应和。我却忍不住暗暗生气:说的倒好听,自己嘴皮子一呱啦,我跟我妈却要忙半天。哎,他就是这么个又吝啬又热情的人。

心系村民,共同富裕,是爸爸这些年工作的最大追求。30多年来,他带领群众致富的历程,几乎就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缩写。上世纪80年代末,人家还在为卖粮发愁的时候,他就带头搞起了产业结构调整,从小范围种植蔬菜,到摸索着成立蔬菜协会,普及种植技术,拓展销售渠道,成立蔬菜交易服务公司,一步步都浸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在乡党委政府的引领和他的努力下,陶西社区引进农业企业9家,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6家,流转土地4000余亩,形成无公害蔬菜种植2000亩,年产蔬菜8000吨,享有“蔬菜之村”美誉。

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他还积极投身社区建设。2011年,陶西村争取到整村推进项目,全村土地重新平整,全体村民入住20多栋五层楼房的陶西新村。

原来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模式不复存在。目前全村土地大部分出租给承包商,由他们进行更为科学化的节约化运营。村民们可以继续留在土地上,一边拿地租,一边做农民工人拿工资,有一技之长的进城务工或经商、创业,收入又上了一个大台阶。父亲引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社区环境,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党员干部廉政意识。

目前陶西新村村容整洁,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廉政文化建设效益初显,农民文化乐园活动开展常态化、丰富化,实现了群众足不出村,享受市民生活。去年陶西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上万元,连续数年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组织部授予 “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父亲行走在引导群众致富的路上,有荣誉,他清醒着;有委屈,他忍着;有压力,他顶着,唯一不变的是用一生的精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彻底改变陶西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这一路走来,不能说是父亲一个人的功劳,更多的是靠乡党委政府和上级各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村民们的积极配合。

一年又一年,父亲的头发一天一天在变白,怕别人笑话,他就白了染,染了白。体检时,发现肚子里长个血管瘤,医生建议做手术。他说,哪有时间住院啊,所以一直就这么拖着。也有人会说,你爸干了这么多年,攒了不少钱吧。我无需过多的解释,要是说财富,是有一包,那就是柜子里满满一包的荣誉证书。

在住进小区前,我家四间破旧的瓦房雨天到处漏水,前年夏天,杨庙一个大伯在我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了。临走前说:“你家太热了,怎么一个书记家连空调都没有。”他勤俭持家一辈子,我们做子女的都看在眼里,所以我和哥哥目前的所有经济状况,都靠我们自力更生。虽然一个大家庭如今分成了三个小家庭,虽然都不富有,但是很幸福。每周我和哥哥再忙,都会回家小聚,相互说说自己的近况,分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这,可能就是父母想要的简简单单的生活。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我要感谢父亲,虽然在您投身繁忙工作时,没有精力和时间给我和哥哥良好的教育,但是我们已经从您身上领悟到诚实守信、堂堂正正做人的内涵。早在前几年,我就有绿色通道去合肥,他说:“要那么多钱干嘛,一家人只要能在一块平平安安的,在哪教书不一样?”这几年,很多孩子都随父母去了外面上学,学校老师也随之考走了不少,当我也蠢蠢欲动时,他又说:“我的一辈子给了陶西村民,你作为一个教师,不应该给家乡做点奉献吗?”所以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准备扎根陶楼,陪伴家乡的孩子竭尽所能。

荷叶清正护作伞,莲花自播三分香!没有您这顶荷叶的护佑,我们怎么可能绽放出美丽的花瓣,怎么可能散发沁人的馨香?您为了大家庭,付出了太多,您也没有忘记我们这个小家。忘不了您谆谆教诲我们正直做人的话语,忘不了您深夜回家,牵牛耕地的背影。更忘不了爷爷奶奶年迈生病那几年,您细心照顾的一幕幕。

也许您的付出不求回报,但我们全家和所有因为您而生活有所改变的人,将会用爱回报爱,用幸福回报善心!
                                                            (作者:长丰县陶楼镇陶楼中心校,陶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