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心有莲花自清新

发布时间:2018-04-09 11:33 浏览量:

我读小学四五年级时,便在教书老先生——爷爷的领诵下,囫囵吞枣地熟记了包公的明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

爷爷教我背诵这首诗时,常会“恰巧”遇到在镇政府工作的二叔公休回来,爷爷眯缝着眼,极其沉醉地领我吟诵。爷爷还常给我讲包公“狸猫换太子”、“铡美案”、“不持一砚归”等生动有趣的故事。方圆十里八乡,但凡有包公戏上演,总少不了爷爷的身影,要是二叔得空,就会喊上二叔,也不管他喜不喜欢听戏。

高三时,有次去找二叔,瞥见他办公桌玻璃下,压着一张小楷书写的字副,我一眼就看出,那刚劲有力的小楷,是爷爷的笔迹“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原来是包公包青天37字的家训!

回来的路上,我把二叔桌上的包公家训和读包公明志诗常“恰巧”遇到二叔两件事联系起来一想,才恍然大悟,彻悟了爷爷的良苦用心,他在用包公明志诗和严苛家训,时时警醒吃公家饭的二叔,做一名清心直道的干部,切莫作出让后人蒙羞的事来。

受爷爷敬仰包公耳濡目染的影响,大学我特意选择了法律专业,立志做一名包公一样铁面无私的法官,清廉公正,为老百姓主持公道。为此,我还专门去二叔的办公室,拍下了玻璃下压着的爷爷手书的包公家训,有事没事就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为将来做一名出色的法官奠定基础。

毕业后,我着手司法考试,为下一步考法官做准备。彼时,退休后的爷爷,因病身体每况愈下,大多数时间都只能躺在床上。司法考试分数公布那天,我成功过线,距离法官梦又近了一步,爷爷得知后兴奋得像个孩子,硬撑着从床上爬起来,找出落满灰尘的砚台和毛笔,铺开珍藏的宣纸,一笔一划录下了包公家训,双手捧着,像捧着一张价值连城的书法作品一样,虔诚地递给我,气喘吁吁交代我说:“叶儿,这是包青天的家训,我借来做我们家的家训,你要是真当了法官,千万别让爷爷失望……”我使劲点点头,把爷爷扶上床休息。

如今,二叔已从镇政府的岗位上退下来,爷爷的坟头早已长满杂草。今年七月半回家上坟,顺便给二叔买房带点钱回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二叔,在政府工作了几十年,退休后给堂哥买房结婚,还问我借了几万块钱,是属于那种“混”得比较差的干部,退休后略显“寒酸”,但却寒酸的特有风骨。心有莲花自清新,二叔蹲在爷爷坟前,淡定又安详,是那种心若止水,清澈见底的淡定安详。

倒是我觉得有些不安和愧疚,违逆了爷爷的心愿,没有去做一名正直清廉的法官,而是做了一名抱法平澜的律师。但却时刻不敢忘记爷爷“借”来的包公的家训,告诫自己要做一名“清心”、“直道”的律师,坚固为人做事的根本,恪守公正抱法的原则,并把这“借”来的包公的家训,牢牢铭记在心,并长久地传承下去。

(安徽力澜律师事务所律师   沈贵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