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家风家训,总是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用沾染着浓墨的毛笔写下的各种名言警句,来教育自己的子孙和后代。那种白纸黑字,让人觉得十分严肃,有一种被条条框框束缚的感觉。例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等等。而在我看来,家风家训并非局限于如此,它是会呼吸的,会跃动的,充满生命力的。代代相传,人人受惠。
一日,我在爷爷家吃过午饭后,就躺在床上闭目养神,爷爷在厨房轻声地洗碗。突然爷爷放下手中的碗,关上水龙头,急匆匆的跑到阳台去,边走还边用略带斥责的声音对奶奶说“让你不要收被子,你又忘了吗?你腿脚又不方便,多危险啊,还是我来吧。”奶奶只好把被子递给了爷爷,爷爷还念叨着让奶奶以后要小心点。奶奶赶忙压低了声音对爷爷说:“孙女还在睡觉,别把她吵醒了。”我并没有睡着,我从爷爷奶奶的对白中听出了体贴与关爱,对奶奶,亦对我。
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如此朴实无华,不着任何富丽堂皇的雕饰。它们不存在于笔与纸之间的一种缔结,一种契约。它们是不属物质的,只属我们的思想与精神,并且在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每个人的灵魂里纷飞、凝聚、升华……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或是一句溺爱的嗔怪。
一天晚上,老爸下班回来烧了一份汪丫鱼炖豆腐,这是老妈最爱吃的一道菜。等妈妈下班回来后,老爸兴致勃勃的让老妈赶快尝一口,结果事与愿违。妈妈说鱼烧的有点腥,没有以前好吃,就没有再吃了。老爸的眼睛里掠过一丝失望,随后又笑着给老妈夹别的菜。第二天老爸接我放学的时候,问我应该给妈妈再烧什么菜,然后又自言自语的说,还是给你妈炖羊肉汤吧,她最爱喝羊肉汤了,正好也可以“将功补过”。
听完老爸说的话,我的心中暖暖的,兴许这就是爱的传递吧,像爷爷对奶奶一样。
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过年了,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去爷爷奶奶家吃团圆饭。三个儿媳妇都给爷爷奶奶买了新衣服,两位老人乐呵呵的试着衣服。爷爷提高了嗓门说“哎哟,我这又年轻了十岁喽!”我们都哈哈大笑,也附和着说:“是呀,老当益壮嘛!”吃饭的时候,儿媳妇和儿子在给两位老人夹菜,爷爷奶奶也不停歇着,忙着给他们的孙子和孙女们夹菜。吃过饭后,伯伯们又抢着洗碗,我们则陪着爷爷奶奶聊聊天。
渐渐的,天黑了下来。大家都各自回家了,走到门口,我向爷爷奶奶道别。爷爷奶奶关上门后,我看到了门上贴了一副崭新的对联,横批是:家和万事兴。
过年期间,爷爷奶奶在我家小住了几天。路上遇到了几个年龄相仿的老爷爷老太太们,他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爷爷奶奶说“哟!儿媳妇又给你们买新衣服了啊,这衣服可真漂亮!”
爷爷憨憨地笑了笑,奶奶则提高了嗓门十分自豪地说“是呀,我这几个儿媳妇眼光可好了,叫她们不要买,还非要买。”奶奶用手拍了拍大衣,十分得意地说,这可是貂皮的呢!
新年的晨光照在奶奶大衣的毛领上,反射出了耀眼的光泽。我在一旁,都能感受到爷爷奶奶安度晚年的幸福美满。(合肥行知学校 高恩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