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至信,尚教尚学,重孝重悌,崇俭崇勤”。这十六个字虽然不是《马氏家谱》记载的家训,但从我祖父辈以来,一直恪守着这平凡而又简单的信条,深深的印在每个家人的脑海里,砥砺几代人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爷爷给的《三国演义》
我的爷爷是一个非常严肃,不苟言笑的人,从小我就有点惧怕我爷爷,记忆中,爷爷很少跟我说话,也不曾教导过我什么。直到我上学了,记得有一次我在屋里玩耍,爷爷突然把我叫到房间,问我字可都认全了,我当时支支吾吾的“嗯”了一声,然后爷爷就给了我一本《三国演义》。这是我人生读的第一本小说,虽然当时年纪小,很多内容不是很懂,但我还是被情节所深深吸引,一得空就抱着《三国演义》看起来。我曾经问爷爷为什么给我《三国演义》,爷爷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三国演义》男孩子肯定爱看,里面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后来,随着岁数的增长,对里面的情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逐渐明白了爷爷的深意: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割发代首等故事不就是在告诉我“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而不兴”的道理吗。
奶奶做的布鞋
小时候,一到晚上家务忙完后,奶奶就会戴上顶针,拿出针线,给家里人做布鞋,当时觉得好有趣,还经常偷偷把顶针戴在自己手上当做戒指。后来长大了,越来越少人穿布鞋了,奶奶的眼睛也不好了,每次都叫我给他穿针引线,我就劝奶奶多休息休息,出去玩一玩,但奶奶依然坚持在做布鞋。有一次奶奶给我做了双布鞋让我试试,但我嫌布鞋没有买的运动鞋好看,死活不愿意试,自那以后奶奶再也没给我做过鞋了。直到奶奶去世后,再收拾遗物的时候,我发现了好几双做好的布鞋,看尺码应该是给我的,我的泪止不住流下来,这几双布鞋不仅仅是奶奶对我的爱,更是教导我:人不能忘本,不能丢掉勤俭。
爸爸吃的“亏”
爸爸在家是老大,下面有四个弟弟、妹妹,爸爸没念完小学就出去做工贴补家用,供弟弟妹妹上学。自从爷爷奶奶去世之后,每到逢年过节,叔叔、姑姑们就会到我家一起过,不管谁家里有个什么事,总是会第一个打电话给我爸,让我爸帮忙出主意。每次,妈妈总是会抱怨老爸多管闲事,总是吃亏,爸爸只是笑笑说:“都是兄弟姊妹,哪谈得上吃亏不吃亏”。这么多年以来,几位叔叔、姑姑之间从来没有闹过矛盾。现在,我和姐姐不在爸妈身边,但我们从来不担心,因为我们相信,有事几位叔叔、姑姑肯定会来帮衬的。爸爸吃的“亏”,让我认识到“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人生最难得者弟兄”,孝顺父母,手足亲情是人间大爱。
妈妈的陪读
打小,爸妈就很重视我的学习,我也没让他们失望,从乡镇初中考上了市一中,但由于学校没有住宿,所以,爸爸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妈妈更是为了营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每天坚持晚来早归开始了陪读生涯,每天我下午放学的时候,妈妈从家里坐上个把小时左右的公交车到出租房给我做饭,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做好早饭后,又坐公交回家干活。那时候我还嫌妈妈每天来,让我感觉不是很自由,现在,自己离开了父母,在陌生的城市成立了小家庭,有了小孩,也开始为小孩未来的教育问题愁上眉头。我突然醒悟,虽说我们家不是书香世家,但总是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希望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已成为家族的一个传统和值得时代传承的家风。
的确,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正,则社稷兴。家风,是心口相传的人生箴言,也是生生不息的治家格言,更是家业兴旺的动力源泉,我将一如既往地躬身践行和传承下去,做一个讲诚信崇勤俭的人,做一个尚教学重孝悌的人。
(合肥市工商局 马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