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孝为先 和为贵 诚为本

发布时间:2017-08-18 15:55 浏览量:

我的老家住在肥东县长临河镇,如今三代同堂,80多岁的老母亲身体康健,儿子儿媳工作顺利、生活美满,我和妻子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兄弟姐妹手足情深、和睦相处,可谓是幸福的一家。勤劳朴实的父母亲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培养子女们上了学校,用他们的一生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如何做“事”,他们的谆谆教导和一言一行成就了现在的我和我们的幸福家庭,形成了我们家庭良好家风,也让我们形成了良好的品格。

有人问:“家风是什么?”我会说:“家风是无言的力量,家风是无声的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影响着下一代。它既像春风,又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孩子茁壮成长,好家风的熏陶下,走向成功的人生。”纵观我的家庭,“孝为先,和为贵,诚为本”是我的家庭一直保持幸福、和睦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家风。

“百善孝为先”。在我的家庭,孝顺是排在首位的,是我们一直遵循的。孝是人世间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亲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自己本事再大,官职再高,也不能忘本,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良好的家风家训,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爱无私的,父母亲为养育儿女们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他们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的生命,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对于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为此,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孝敬父母是我们为人最基本的道德,是底线。

“家和万事兴”。在我的家庭里,虽然每个人的年龄、辈分、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从没出现过矛盾,大家都能互相体谅,懂得尊老爱幼、人人平等、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我们夫妻俩恩爱和睦,虽然工作在一个系统,但分处不同岗位,我身处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繁重,时间也不规律,总是十分忙碌,时常需要加班加点。妻子总能体谅我的难处,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在做好家事的同时,还承担起教育子女、照顾老人的重担,让我能一心一意地工作,施展自己的抱负,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妯娌之间也能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精心经营着家庭的方方面面。这里我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在我们这个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有一个能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生活氛围,有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珍惜所有的心态,愿我们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出更多的温馨、和谐、向上的五好家庭。

“人无信不立”。在我的家庭内,诚信是家风中最突出的品质,是立人之本。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要把诚信放到第一位。在教育孩子方面,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一味的说教不如身体力行,行胜于言,自己带头做好表率才能树立标杆,形成榜样。因此,不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作为父母,我们都注重言行一致,不随意允诺别人,一旦做出承诺,就一定会恪守诺言。为了坚守诚信,我们把严律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自我要求严格了,才能在家庭和单位树立威信,从而影响身边的家人和同事。严律在于克己,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更好得管理自己,只有能够自我管理的人才能去管理他人。如今,我的家庭成员分布在社会多个行业中,他们全部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脚踏实地为社会做着贡献。

在我心中,我们的家庭是最美的。我们这个幸福快乐温暖的家庭是每个成员共同维系的结果。我们也会将“孝为先,和为贵,诚为本”的家风继续发扬光大,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他人,用我们家的“和谐梦”为伟大祖国铸造“中国梦”增砖添瓦。

                                                        (肥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范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