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合肥史上最严“酒桌办公”禁令刚刚落地,近日,首批督查小组已经奔赴各机关、单位,查看落实情况。昨天,江淮晨报记者跟随第五督查组前往合肥市国资委及下辖合肥热电、合肥建投两家企业督查。
记者了解到,在禁令落地后,市纪委紧跟着下发了《关于开展“酒桌办公”问题专项整治督查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方案内容,市纪委牵头,成立了由市“酒桌办公”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6个市级专项督查组,明确任务分工,分别对应督查有关县(市)区、开发区和市国资、建委、公安、教育、卫生、交通等行业系统。昨天,记者跟随第五督查组,前往市国资系统督查。
“督查选取的时间点是6月17日禁令下发之后的公务接待。”督查组负责人陈胜告诉记者。在合肥热电、合肥建投,督查组要求这两家企业分别提供6月17日之后的公务接待情况,包括菜单明细和“三单一函”。
记者了解到,根据督查工作实施方案,督察组需要了解是否健全完善公务接待实施细则,是否严格执行“三单一函”等财经纪律,是否定期公示“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其中,“三单一函”即查公款接待审批报销是否做到“公务接待审批单、原始菜单、正式餐饮发票和外单位工作考察联系公函”是否合一。
“现在我们的公务接待已经完全体现在内网系统,随时可以查看。”督查中,合肥建投的相关负责人向督察组展示了公务接待明细,上面显示,从6月17日以来,该企业仅有一笔公务接待支出,且符合规范。
“在督查中,我们一方面要看公务接待情况和三单一函是否规范,还要看看单位、企业的财务制度,以及在禁令落地后,有没有及时下发通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陈胜告诉记者,在30日的督查中,所涉及的三家单位均符合规范。
记者了解到,专项整治督查工作从2016年6月下旬开始,7月8日前阶段性工作结束,转入常态化督查。除了“明查”之外,督察组还将进行实地随机抽查、随机选点暗访。市纪委透露,对明察暗访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将点名道姓公开曝光。
《江淮晨报》2016年7月1日 晨报记者 于巧妮 通讯员 徐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