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字焕章,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民主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他追随孙中山先生,战斗在反帝反封建最前线,是民主革命的先驱;他坚持亲俄联共,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是民主革命斗士。他对同僚、尤对上司敢于诤言犯上,是军中怪杰;他出身贫苦,习于勤俭朴素,平生清茶淡饭,粗布衣冠,与士兵同甘苦,同百姓共患难,对劳苦大众清深义重,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一生两袖清风,被世人称为“布衣将军”。
“衣不在华丽而在适体,食不在精而在养生,住不在高大而在清洁。”冯玉祥将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功高位显,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常穿布衣便服,出行不多带车马随从。他自己磨豆腐、种菜,养鸡养鱼,甚至和太太李德全的婚宴也只是四菜一汤,饭是馒头,小米粥,没有烟酒招待。
冯玉祥将军回乡之时,城内各界在最好的酒楼安排了酒宴为其接风,但他却婉拒筵席,一再说“简单朴素好,吃点粗茶淡饭,”遂撤去筵席。
冯玉祥不仅严于律己,对家人同样要求严格。他的结发之妻刘德贞一生勤劳朴素,身为官太太,平时与孩子们吃的都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出门从不坐轿,在家里照样缝缝补补,人们都称她为“平民夫人”。1923年她因病去世,传令兵在收拾她的遗物时,只见她件件都是粗布衣衫,有的还打着不少补丁。
儿子冯洪国结婚时,冯玉祥谁也没有惊动,但关系特别的朋友知道了,送了点钱礼,总共七百多元,他觉得退回去有点不近人情,于是全部买成救国公债送还本人。
在治军上,冯玉祥将军提出“打倒贪官污吏”、“树立廉洁政府”的口号,严惩贪官污吏,清查没收他们的财产;要求官兵“烟酒必戒,嫖赌必戒,懒惰必戒,必勤必俭”。规定凡官佐家有婚丧事,只允许上级对下级送礼,不允许下级对上级送礼,以防造成投机钻营不正之风和用人上的弊端。
五原誓师时期,军队十分困难。五原县长刘必达见冯玉祥生活太苦,送来两只鸭子慰劳,被拒绝,为惩罚他“贿赂”告诫别人,更责打县长二十军棍。
冯玉祥将军不仅做到了正己、正家、正军,他的家风家训更是时刻熏陶教育着后人。
1924年4月22日,儿子冯洪国要出外学习,临行时冯玉祥将军教诲他:“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做好人。”要他大公无私,敢于吃苦,不要有任何私心杂念和怨言,在艰难中把自己磨练成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他深情地对冯洪国说:“这是我写给你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的。要无我,才能为民众,为大家。自己一点怨言都没有,甘心情愿为百姓效劳。你年纪尚小,不知道做人的难处。作一个好人必须经过磨炼。”冯洪国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时刻谨记父亲的教诲,大公无私,敢于吃苦,做一个“无我”的“好人”。
他的侄子冯忍言,解放前曾当过安徽巢县和蒙城县长,原名冯宏谦。“九一八”事变后,二十八岁的冯宏谦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冯玉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西北军。冯玉祥为防止侄儿打着他的招牌惹是生非,特地将其名字改为冯忍言,意思是少说话,多约束自己。在冯玉祥的言传身教下,冯忍言倾向革命,体察民情,克勤克俭,当了多年县太爷,除了日常衣物外,别无贵重东西。冯玉祥了解侄儿的政绩很高兴,即兴挥笔,写出对他的教诲:“为国不为家,为公不为私,为人不为己。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冯玉祥将军对子女教育很严,从不娇宠,除要求大公无私,克勤克俭外,更鼓励他们独立生活。遇难前写下的遗书中有“至于我的几个孩子,虽然还有未毕业的,只要他们能自爱,有双手,就不会饿死。”
他的子女都时刻谨记“用双手赢得人生”的家训,女儿冯理达是第一批到苏联学习的留学生,回国从医后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消毒研究室和我军第一个免疫学研究中心,29次带队赶赴传染病疫区和地震灾区指导防疫治疗工作,用行动诠释了“党的女儿”的信仰之歌,被颁发“白求恩奖章”。
《我》
平民生,平民活,
不讲美,不要阔。
只求为民,只求为国。
奋斗不懈,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尽心尽力,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这首《我》是冯玉祥将军对自己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将军去世后,这首自题诗被刻在他的墓碑之上。
“布衣将军”冯玉祥
冯玉祥将军故居内的塑像
1934年冯玉祥与家人在泰山合影
1947年,冯玉祥与妻子李德全、女儿冯理达在美国
1926年冯玉祥与官兵一起席地吃饭
1928年冯玉祥将军在耕地
冯玉祥诗词
冯玉祥自题诗《我》
位于冯玉祥家乡夏阁镇竹柯村的“将军语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