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3》的播出,在全党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向榜样看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暖流,贺星龙、王淑芳、朱仁斌……一位位优秀共产党员择一事、匠一心、终一生的典型事迹感人至深,很多人观影过程中不知不觉红了眼眶。影片中,忠诚执着、传播真理的耄耋老人宋书声,在艰苦条件下,一直默默无闻为筑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大厦做贡献,那份坚守是何等高贵。妙手仁心80后的乡村医生贺星龙,卫校毕业毅然回乡为村民治病回报乡民,18年坚持不收出诊费,一副扁担两条腿跑遍28个村,背坏了12个药箱,不知受了多少伤,没有半句怨言。还有村党委书记李元敏,缉毒神探印春荣,“筑梦太空”北斗女神王淑芳,建设最美乡村朱仁斌,高温超导研制科学家赵忠贤,国测一大队队员们,他们的奉献精神令人难以忘怀。就像影片里的那句话“榜样照亮了时代,照亮了我们要走的路”。
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不怕困难险阻,他们身上的淳朴和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令人感佩,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和坚守,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面貌。他们是一面旗帜、一座灯塔、一种力量。学榜样,落脚点应该是做榜样,不能仅仅只是观影时红红眼框,而是要把自己摆进去,像他们一样胸中有党、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脚下有路,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化感动为行动,感动一阵子,践行一辈子。
古人云,“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不然,胸中先乱,何以临事”。任何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民族,任何时候,信念都不会动摇,而榜样,无疑是这种信念最直接、最重要的来源。学习榜样不仅仅是为了敬仰,更重要的是以榜样为动力,在胸中唤起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需要我们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追寻榜样的步伐,补足精神之“钙”,真正做到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在工作中用榜样的尺度要求自己,面对取得的成绩不骄傲、面对一时的困境不气馁,保持一颗戒骄戒躁、奋勇向上之心,把榜样的力量转化成为服务群众、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树立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榜样》用最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是什么样的,党和人民期待的领导干部是什么样的,最朴实、纯粹的公仆本色是什么样的,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党员干部榜样是什么样的…恪尽职守、担当有为,是对工作岗位的一份责任、一份坚守、一份热爱。爱是最强大的精神动力,有了爱,工作的意义就不仅仅在于追求业绩,而在于完善人的内心。今天,我们学习和传承榜样的力量,就是要“不待扬鞭自奋蹄”,顺境时,主动找事情干、自觉把工作干好。逆境时,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奋勇向前,有所作为。时时刻刻牢记责任,事事处处聚焦发展,不断丰富恪尽职守、担当有为的精神内涵,让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敬业精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添油加力。
眼里有光看得远,热爱生活的人,无论世界对他怎样,他都能够一如既往地努力、勇敢、充满希望。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曾说,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这大概是多数人的归宿,只不过,这一生有人一直低头捡地上的六便士,而有的人,却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月亮正圆。贺星龙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守护乡亲们的健康;国测一大队的同志们在明知可能有去无回的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毅然决然地奋不顾身。他们心中那份最根本的担当和情怀让他们有了无畏的牺牲精神,把青春年华、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的事业,完成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以榜样为标杆,坚持无私奉献。甘于奉献、勇于牺牲不只是一种情怀,也不仅仅是一种境界,其实更表现为理想的坚持与责任的担当,这应当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底色。
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唯有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才能够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知难不避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难就不难,乃至化为成就伟大与卓越的机遇。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才能突破难点,开拓创新;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实干,才能干出实绩,造福百姓;少琢磨些人,多琢磨些事,才能不断提高发展兴政的本领。唯有实干,方显未来。我们的岗位也许平凡,但是只要我们以榜样精神为航标,用越来越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胸中有党、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脚下有路,将口号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驻市商务局纪检监察组 徐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