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水质向好引百鸟翩跹

发布时间:2025-11-24 18:11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合纪宣 浏览量: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系统治理和生态保护。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近年来,巢湖流域水质呈向好态势,今年1月至10月,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均值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连续五年环湖沿岸无蓝藻聚集、无明显异味。鸟类数量和种类不断刷新监测纪录,面积达100平方千米的环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巢湖名片越擦越亮。

11月14日,晨光熹微,在位于庐江县东南的黄陂湖湿地,成群的白骨顶在湖面转悠、觅食,嬉戏打闹。

黄陂湖湿地是巢湖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巢湖支流西河的上游关键水源地,黄陂湖湿地对于保障巢湖西南部入湖的水质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巢湖流域重要的鸟类家园,候鸟的数量直接体现着巢湖流域的生态。

“黑水鸡这边有2只,赤膀鸭30只……”巢湖生物资源调查鸟类专家虞磊正在用望远镜观测鸟类活动情况,一旁的记录员立马将数字记录在笔记本上。

在巢湖流域,这样的监测,虞磊团队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在鸟类迁徙的几个重要时期,像夏季繁殖期、越冬期等会加大监测次数。

“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是衡量湖泊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指标,巢湖流域处于鸟类迁徙通道上,鸟类飞过并不稀奇,当成群结队的鸟类停留下来,越来越多的鸟类选择这里,证明巢湖流域的生态质量越来越好。”虞磊说。

2021年底,虞磊发现十八联圩湿地出现了十几只小天鹅过冬。到了2024年底,十八联圩小天鹅数量已有九百多只,同样在马尾河附近、肥西严店的巢湖湖面,大群的小天鹅在此栖息,整个巢湖流域的小天鹅数量有两千只左右。

“今年11月13日,小天鹅又到巢湖来了!”令虞磊惊喜的是,这三年的观测中,有十三种一级鸟类在巢湖栖息过冬,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已经是巢湖的常客,珍稀鸟类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更加证明巢湖治理成效越来越显著。

“有蓝藻水华的污染水域,候鸟是不愿来的。”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田胜尼告诉记者,“像我们今天观测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鹈鹕,包括青头潜鸭等珍稀鸟类,对水质的要求极高,水质好它才会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

巢湖岸线170多公里,湖面面积近8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跨越5个市17个县(市、区),不能“就湖治湖”,在控源截污、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治巢”措施综合推进的同时,需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一体协同的全流域治理。

为应对巢湖流域综合治理,2011年,省巢湖管理局应运而生。2021年为进一步理顺巢湖管理体制,合肥市环湖办治湖项目管理职能整体划入省巢湖管理局,实现一个机构统一行使巢湖流域综合治理和综合管理职责。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巢湖大大小小的支流有30多条,以前的巢湖治理面临多发共管现象。比方说支流污染问题,存在多部门职责交叉,各管各的,难以形成快速响应处理机制。”省巢湖管理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皖生说,“现在通过巢湖管理局统一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形成统一有力的指挥体系,并且建立联合监督机制,以协作区方式有效避免‘九龙治水’的混乱局面。”

治理巢湖,不仅是把污染清出去,更要将资源用起来。“主要河流入湖口、巢湖西半湖区总磷含量过高区域的淤泥,清理出来可以构筑湖滨带状湿地,种植水生植物,恢复湖区植被的同时还为鸟类提供食物。”省巢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探索底泥应用场景,不断推进湖滨带状湿地建设。

面向“十五五”,省巢湖管理局将推进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以“四源同治”为路径着力削减流域污染物总量,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通过河湖生态清淤、建立蓝藻水华防控体系等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强化科技赋能作用,健全完善巢湖综合治理联合监督纪检监察工作协作运行机制,统筹发展与保护,推进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打造城湖共生新名片。


【专家访谈】

源头治理,守护“最美名片”

“大湖治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总工程师高芮看来,巢湖最大的问题在于水体富营养化,要通过源头治理,控制总磷浓度,从而实现水质提升。

水体富营养化,就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有害藻类水华不仅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与动态的河流相比,湖泊是相对静态的,巢湖是个典型的浅水静态湖泊,平均两三米的水深,加上换水周期较长,周边人口活动密集,自净能力相对不足。高芮表示,相较于国内其他湖泊,巢湖的水生植物的覆盖率低,直接影响了巢湖的生态系统。

目前巢湖水质稳定在Ⅳ类水,污染物浓度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中总磷浓度从2018年的0.102mg/L降至2024年的0.064mg/L,降幅达37.3%。部分时节,巢湖水质一度达到Ⅲ类水。“这是一个相当好的现象。证明我们现在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高芮说。

对于富营养化如何解决、藻类水华如何减少发生频次等问题,高芮表示,目前国家监测的20多项指标里,巢湖的总磷浓度虽达到国家考核标准,但仍然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高芮表示:“为进一步提升巢湖水环境质量,未来五年的工作主要针对总磷浓度降低,通过内外源协同治理,进一步削减流域总磷总量。”

首先是内源治理上,内源是湖体本身的问题。污染物流入巢湖后,湖底淤泥中的氮磷等物质不断沉积,淤泥总量不断增加,蓝藻水华时发,影响水质和生物生活。未来将针对污染物富集的重点部位,科学有序推进清淤工程,将底泥、藻泥、污泥资源化利用,健全蓝藻水华预警、应急打捞机制,并科学有序增加湖域水生植物。

在外源管控上,要把源头削减放在首位,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点、线、面协同发力,削减入湖污染物总量。

点上践行“精准治污”要求,未来要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特别是环湖地区,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禁止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入巢湖;线上坚持“系统治理”思维,抓好重点河流治理保护,对南淝河等城区河流加快河流水质提升,对杭埠河等清水河流进行保护治理,今年1月至10月,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均值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面上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农业生产产生的尾水也是巢湖污染的重要来源。“目前我们提出三个减排,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通过工程措施优化入湖泵站前池水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措施,逐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希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万物共生的美丽巢湖画卷。”高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