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庐阳大数据产业园8号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安徽中科热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延伟正带领研发团队攻克超高压力下的压卡材料测试难题,实现微量热在超高压力下对材料相变温度及相变热的精确测定。
这位在实验室里得心应手的科学家,当初在筹备企业时却犯了难。启动资金从哪来?上哪找办公场地?企业怎么核名注册?庐阳区纪委监委第一时间联系区科技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跟进服务,积极对接科大硅谷、安徽科技大市场等平台,协调多个单位提供投融资支持,并精心选取合肥庐阳大数据产业园作为企业办公地点。
“真没想到这么快!”对于项目落地的速度,丁延伟十分满意,“如果没有相关部门支持,单靠我们自己摸索,不知道要走多少路。”目前,该企业成功研发出三维微量热、多通道微量热等精密分析测试仪器产品,性能对标国际最高水平,解决了高端量热仪设备“卡脖子”问题,实现了国产替代。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合肥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政治监督的重点内容,关注企业“生产之难”,解决企业“发展之困”,紧扣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靠前监督、跟进监督、精准监督,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新项目能顺利开工建设,得益于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在要素保障、报规报建阶段,积极帮我们对接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安徽省内唯一专业从事工业铁路智能运输安全调度研发生产的国家级骨干软件企业,企业因增资扩产的需求,亟需发展空间开展新项目建设。
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在走访调研时了解到该企业的实际需求后,立即协助对接相关部门,通过土地供需平台,帮助企业寻找到合适的发展地块。在规划报建阶段,依托高新区产业用地全域治理党建联盟平台,邀请相关部门与园区企业面对面交流,为项目快速开工纾难解困,同时组织做好已盘活地块新落地项目规划建设、投产运营方面的跟踪服务,督促相关责任人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流程。
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关键是做好科创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合肥市纪检监察机关以有力有效监督压紧压实各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保障责任。市纪委监委印发政治监督重点任务清单,通过日常调研、实地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紧盯科技和产业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30项重点任务开展监督,健全“清单+闭环”“督查+问责”“回头看”等制度,并针对查办的产业奖补政策违规兑现案件,督促全市开展专项整治,排查追缴违规兑现奖补资金近2000万元,完善制度42项,推动政策资金精准扶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驻市工信局纪检监察组积极推动综合监督单位市自贸委探索建立自贸领域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和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敢闯敢干敢为……截至目前,合肥市加速建设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并依托大科学装置直接催生硬科技企业37家,建成概念验证中心7家、中试基地56家,培育29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
合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强化精准思维、统筹监督合力,聚焦重点岗位、重点工作、重点环节,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推动破解损害营商环境、阻碍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持续激发创新动力,为合肥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迈进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刘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