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日报】“清风”徐来“新风”扬

发布时间:2022-04-26 08:33 来源:合肥日报 编辑:合纪宣 浏览量:

为民办实事关键看干部,为企优环境重点在作风。

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在合肥召开,发出了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的动员令。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市各地各部门迅速学习贯彻安徽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围绕“一改、两为、五做到”目标要求闻令而动,以真抓实干作风办好民生实事,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

窗口前移,流程缩短,质量和效率提高了;会议文件少了,纸质材料免了,群众的叫好声多了……这“一减一增”,正是我市加强作风建设以来出现的可喜变化。为民、务实、清廉——作风建设的转变,似春雷,如疾雨,宛如新风扑面而来。

在创新中锤炼扎实作风

加强作风建设,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人民群众有期盼、市场主体有呼声。

2月11日上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中央有关文件,传达学习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研究我市贯彻落实工作。决定从今年起,将营商环境指标改进情况,作为相关责任部门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2月19日上午,在包河区政府,省、市领导采取定点主动约访形式,分组分批约见长期访、反复访、越级访、集体访等信访人,认真倾听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现场办公,研究提出解决办法,给予群众明确答复,安排相关负责人跟进落实。

2月23日上午,全市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市政务中心召开,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改进作风,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对工作作风问题露头就打、反复敲打、穷追猛打。

党心连着民心,党风引导民风。市委改进作风的坚定决心,树立了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的鲜明导向。

2月9日,我市出台《合肥市加大稳企增效力度 实现良好开局若干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紧密结合企业需求,从“财政、金融、人力资源、营商环境”四个维度,通过“补、奖、免、帮”等方式,为企业“雪中送炭”“雨中打伞”,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促进企业提质扩量增效,助企实现“开门红”。

“新春伊始,合肥推出‘稳企增效九条’,对于我们来说是激励更是鞭策。”中铁四局金寨路快速化改造工程2标段项目经理黎新生说,特别是第七条提出鼓励建筑企业尽快开工复产,并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改进无处不在,创新永无止境。

市纪委监委下发《关于建立落实六项机制 加强执纪监督 推动“一改两为”工作的通知》,建立组织领导推动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联动推进机制、问题查处机制、以案促改机制和动态报告分析调度机制,切实把监督推动“一改两为”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市政府办印发《“守纪律、强效率”暨争创机关效能建设“优秀处室”活动实施方案》,严格按照“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从4月份开始,积极打造机关效能建设升级版,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切实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以好的态度、快的速度、大的力度推进服务提质增效。

庐江县开通重点工程招标投标“绿色通道”,尽量压缩办事时间,进一步优化服务措施,不断提高交易效率。今年1~2月份,共组织交易项目568个,预算(控制)价为15.19亿元,成交金额11.2亿元,节约率为26.26%。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锤炼扎实作风,竭力为民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

政策出台后,如何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转化为治理的强大效能?狠抓落实势在必行。合肥市主动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深入基层一线,优化营商环境。

“原本以为要几天才能办好,没想到第二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3月23日,在蜀山区稻香村街道办事大厅,刘庆飞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营业执照时有些意外。前一天晚上他才在网上申请,第二天中午就接到拿照的通知,让他大呼方便。原来,今年初,蜀山区首次将市场主体登记工作下放至镇街及开发区便民中心。“现在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全力做好营商,营造一个全面、开放、有序、公正的营商环境。”蜀山区营商中心主任陈晨说。

深入一线,现场办公;调研走访,坦诚交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自2月初开始,合肥市瞄准企业成长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亮真招、创新招、出实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激荡起企业提质扩量增效的新浪潮。

难中求成抓发展,放心不下抓防疫。全市上下强化作风建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请组织放心,只要我在岗一分钟,就一定干好60秒!”市发改委粮食二库工会主席王家明还有一个月就退休了。看到下沉通知后,他主动请缨到离家30多公里的合肥经开区书缘居小区值守。单程需驾车40分钟,但他从不迟到早退。

为有效防范疫情输入风险,市委号召各级党组织立即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市委组织部及时下发《关于动员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刻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全面发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市直机关工委发出《致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倡议书》,3500余名党员干部到防控一线报到……截至目前,全市1.4万个基层党组织、8.2万名党员奋战在高铁站、地铁站、高速路口、小区、商场、学校、工地等疫情防控最基层、最关键场所,当好“宣传员”“劝导员”“排查员”“服务员”,凝聚起同舟共济、齐心抗“疫”的强大力量。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无穷的力量再一次在鲜红的党旗下凝聚。

向“四风”和“顽症”亮剑

党风正、政风清,方能人心聚;社风良、民风纯,必将凝聚起强大力量。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刀刃向内,紧盯“四风”老问题新表现反复抓、抓反复,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工作中,8名同志着装规范、语言文明,管事积极性高,主动配合交警工作安排。”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说,违反效能纪律的下沉人员被安排到路面一线协助维护交通秩序后,迅速转变思想、端正态度,尽快适应并投入到工作中去。

市委始终把效能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通盘筹划,持续深化,让效能建设成为带电的“高压线”。2020年6月23日起,先后有多名涉及违反效能建设四类典型问题人员,被安排到基层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协助维护交通秩序的全新工作,在一线感受辛苦、接受教育、锤炼作风。市效能办相关负责人说:“这对全市公务人员思想上都有很大触动,对提升岗位效能和为民服务水平有很大促进。”

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我市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顽瘴痼疾,推进工作作风转变。

“施工提前了将近3个月,这样整个工程的交付时间也会提前。”合肥滨湖琥珀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俊说起这个变化,深有感触。原来,市城乡建设局在办理该项目整体施工许可证时,了解到企业需求,及时办理了第一阶段施工许可证,让其提前进行土方和基坑支护的施工。

3月10日,市城乡建设局党组印发《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十条工作措施》,强化跟进监督,对发现的项目建设进度滞后、审批时间过长、群众合理诉求不及时回应等情况或有关问题线索,快查快处;对部门推诿扯皮、服务保障不力,影响项目进度,以及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问题,一律严肃查处等。截至目前,有力保障了合肥四中新校区、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区、宿松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等276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聚焦作风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全面查找作风问题背后的制度漏洞、监管短板和腐败问题,推动问题整改……市纪委监委把进一步改进作风情况作为政治监督、日常监督、市委巡察的重要内容,畅通渠道,及时受理群众、企业信访举报和诉求反映,建立专门台账,及时跟进监督、精准监督。今年一季度,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共计80起,处理106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4人。

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顽瘴痼疾,一体推进“三不”,不断深化反腐败斗争。近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忠实履行正风肃纪反腐职责使命,着力打好政治监督护航、问题线索清仓、专项整治攻坚、理念能力提升“四场硬仗”,围绕现代化建设大局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常态长效推进作风建设,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深化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

合肥市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改进作风,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践行党的宗旨,树牢群众观念,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苏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