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年代:从贤臣良将说起

发布时间:2020-02-14 16:1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浏览量:

本期提要

公元前20年代,是西汉成帝当政时期。自汉初以来,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逐渐完备的大一统制度,为维护国家运转、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制度、文化和人才的支撑、保障。我们可以通过当时的贤臣良将,来看一下当时的治国理政和军事外交,冀或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公元前33年,汉成帝即位。班固的《汉书·成帝纪》记载:“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但是后来“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於邑。”也就是说汉成帝后来耽溺于酒色、宠幸赵氏、致使外戚擅政,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

自汉初以来,尤其是汉武帝时期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逐渐完备的大一统制度,为维护国家运转、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制度、文化和人才的支撑、保障。

正如史学前辈杨向奎先生所说:大一统思想,三千年来浸润着我国人民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向心力,是一种回归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渊泉,不是狭隘的民族观念,而是一种内容丰富,包括有政治、经济、文化各要素在内的“实体”,而文化的要素有时更占重要地位。

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时期的人和事来印证我们的观点。治理政事方面,我们可以看一下以“善治”著称的薛宣;军事外交方面,我们可以看一下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的段会宗。

公元前20年,即西汉成帝鸿嘉元年,薛宣开始担任丞相。班固评价他“所在而治,为世吏师”。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今山东郯城)。早年为小吏,后任不其县县丞。当时琅琊郡太守赵贡巡县,见到薛宣,发现他颇具才能,认为将位至丞相,于是推荐薛宣。后薛宣历任县令、御史中丞、太守、左冯翊、少府、御史大夫,直至丞相。薛宣由基层小吏逐次升至丞相,与其“善治”有关。那么薛宣如何治理政事呢?

一是赏罚分明,用法公正。薛宣担任御史中丞期间,在朝中执法,外统管刺史,推举弹劾所属刺史和郡守、诸侯国相,提拔贬退,清浊分明。之后,薛宣离开中央,出任临淮郡太守,大行政治教化,吏民很敬重他的威信。当时陈留郡有江洋大盗,汉成帝又调薛宣任陈留太守,盗贼的问题都被解决了。班固评价“(薛)宣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

二是知人善任,善于用人。薛宣任左冯翊时,所辖的频阳县北面对着上郡、西河,盗贼很多。频阳县令薛恭,本是因孝入官,按照年资逐渐升任上来,未曾治民,办事不力。而另外一个县粟邑县较小,在偏僻的山中,百姓恭谨朴素容易治理。粟邑县令尹赏,曾长期担任郡里管事的官吏,明察果断,善于破坚理烦。当时的法令规定,才能不称职者即改任。薛宣根据法令,奏请尹赏与薛恭换县任职。二人对调后数月,两县均得到治理。薛宣慰问勉励他们说:“从前孟公绰很擅长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却不擅长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因此有人因为德行而显,有人因为功劳而举,《论语》里说:君子之道,怎么会是一样的呢?希望继续努力,完成功业。”

三是廉洁奉公,善治臧罪。薛宣廉洁奉公,谷永称薛宣具有“退食自公”之气节。所谓“退食自公”,是《诗经》中的一句诗,用来形容官吏节俭正直。薛宣任丞相后,规定丞相府诉讼不满万钱不传递文书,后世都遵用薛宣旧例。薛宣为官,连公务笔砚都为国家节省。

薛宣除自己廉洁奉公外,亦善于惩治贪污受贿。他任左冯翊时,高陵县令杨湛贪污受贿,不循法度,前郡守多次调查,均不能穷尽其罪。等到薛宣上任,暗中调查其罪赃。薛宣观察杨湛有悔改的征兆,便手写简牒,逐条列举他的贪污受贿行为,密封给他,说:“吏民逐条检举你的行为,如简牒所写,你的行为已有私吞公款的嫌疑。秘密地用手札告知你,要你自己考虑退路。如果你没有列举的罪行,可以回信,我为你辨明。”杨湛自知罪赃都与薛宣手札列举相符,而薛宣的词语温和,杨湛马上解除印绶辞职。

在中国古代政治中,任用好的官吏是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好的官吏要德才兼备,“德”指一心向上,廉洁奉公,公正执法,赏罚分明。“才”指知人善任,量才授职,善于处理行政事务。谷永评价薛宣“材茂行洁,达于从政”,正是从“才”和“德”两方面对他的评价。

段会宗(公元前84年—前10年),天水人,西汉将领、外交家。

公元前33年,也就是汉成帝即位那年,段会宗因其才能出众,治绩卓著,名闻京城,从县令的身份被五府(即丞相匡衡、御史大夫李延寿、车骑将军许嘉、大将军王凤、右将军王商)联名推举为西域都护,西域诸国,皆敬其威信。

公元前29年,段会宗被乌孙国的军队围住,段会宗上书朝廷发兵。四天之后,朝廷诏令刚到,段会宗已经解除了乌孙之围。公元前23年,西域诸国纷纷上书,要求汉朝派段会宗担任西域都护,汉成帝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于是再次任命段会宗为西域都护。西域各族听到消息,纷纷表示归附汉朝。

公元前18年,段会宗前往西域,西域各国纷纷派子弟到郊外去迎接他(会宗既出,诸国遣子弟郊迎)。一年多后,小乌孙王被其国人所杀害,大乱起来。汉成帝任命段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让他前去安抚乌孙国,他立小乌孙王的哥哥末振将为乌孙王,安定了乌孙国之后便回到京师。

公元前11年,乌孙内讧,段会宗又前往安辑。段会宗恐怕大部队进入乌孙国,会惊动作乱的太子番丘,于是带领挑选出来的精干士兵三十人,径直到达乌孙王所在的地方,诛杀了番丘,并晓众人以大义。乌孙王和部下哭泣着撤兵而去。朝内公卿认为段会宗能权衡利弊、见机行事,应加以重赏,汉成帝赐段会宗“爵关内侯,黄金百斤”。公元前10年,段会宗在乌孙国病故,享年七十五岁,西域各国纷纷为他发丧、建祠纪念。正是段会宗经略西域威德并重、有勇有谋,所以才能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如此高的威望和声誉。

唐代诗人常建有《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这首诗虽然并非歌咏段会宗,但确实是对汉代经略西域的艺术表达。

窥一斑或可知全豹。薛宣、段会宗,这一文一武,如同两颗闪亮的星星,划过汉成帝时期的天空,他们留下的一抹亮色,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制度的变迁,在历史的河流闪烁。这,大概就是我们历史的魅力:无论时空如何变化,总有一种担当的力量在支撑着中华民族,使我们具有自豪感和自信心,带着无比的精神力量,共同推动历史前行。

(本栏目总撰稿为卜宪群,本期作者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吴雪飞)

大事记

公元前20年(汉成帝鸿嘉元年)

汉成帝微服出行。

张禹致仕,以薛宣为丞相。

公元前17年(汉成帝鸿嘉四年)

渤海、清河河水泛滥,遣使者赈贷灾民。

公元前16年(汉成帝永始元年)

刘向著《新序》《说苑》《列女传》。刘向为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西汉著名学者,其子刘歆亦为著名学者。

公元前15年(汉成帝永始二年)

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死。王音为王政君的堂兄弟。《汉书·元后传》赞扬他说:“王氏爵位日盛,唯音为修整,数谏正,有忠节。”

公元前14年(汉成帝永始三年)

遣使循行天下,问民疾苦,并与部刺史推举惇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

公元前12年(汉成帝元延元年)

诏公卿与内郡国推举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北边二十二郡举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

王商死。以王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公元前11年(汉成帝元延二年)

乌孙内讧。汉遣中郎将段会宗前往安辑,会宗发诸国兵,诛小昆弥太子番丘。以大昆弥难栖为坚守都尉。

康居王遣子入侍。康居,西域古国,“去长安万二千里”,包括现在新疆北境以及中亚部分地区,西汉时臣服于匈奴和大月氏,东汉时期,康居国是西域大国,领地广袤,人口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