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区坚持“一线为民工作法” 化解信访举报问题

发布时间:2017-05-05 13:05 浏览量:

2016年以来,庐阳区纪委、监察局坚持“一线为民工作法”,化解信访举报问题,产生了减少存量、遏制增量的明显效果。区纪委、监察局全年共受理信访举报57件,均已按时办结,有效发挥职能作用,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开门受理,拓宽渠道

坚持 “一线为民工作法”,积极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上下畅通,拓宽来源。

1、敞开门“一对一”接访。在接待来访群众过程中,实行 “一敞大门、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茶水”的“四个一”服务,积极宣传党的政策、纪检监察工作相关规定、制度以及受理范围和信访举报人的权利义务等,把政策明明白白交给群众,引导群众依法、对口、逐级上访,有效扩大基层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设立'区领导接访日',区委及纪委主要领导,坚持定期接待上访群众,牵头处理复杂信访问题。

2、走出门“面对面”接访。纪检干部每月10号下午到联系的社区(村)驻点,面对面接待群众,宣传政策,听取意见,协调问题,解决困难。全年委局机关7名副科级以上纪检干部共接待群众达50余人次,主动收集、摸排信访线索。抓住处理信访问题主动权,尽力把矛盾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

二、科学管理,规范有序

确立了“抓本级、带基层、科学管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确保信访工作的每个环节规范有序、有章可循。

1、明确工作责任。根据上级纪委信访工作目标管理的要求,配齐配强了信访工作力量,明确纪委副书记分管和1名常委主管信访工作,配备了信访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社居三级信访网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排查信访动态。确保了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健全工作制度。围绕信访工作重点,结合庐阳区实际建立了一套22项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制定出台了《庐阳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暂行办法》,在抓早抓小上下功夫。对大量的反映可能存在的轻微问题信访件,采取谈话、函询等“短平快”方式进行核实和处理。全年对6名科级干部实施了预警函询,把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3、加强业务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先后举办厦门大学庐阳区纪检干部能力提升班和业务知识专题讲座2轮全员培训,不断提升纪检干部的履职能力。做到主要领导了解、分管领导熟知、具体人员精通。

三、严格核查,正风肃纪

坚持有信必核,线索必查,以信访举报工作为源头,全年共立案102件,同比增长436.8%;给予党政纪处分102人,同比上升466.7%,

1、突出核查重点。高度重视省委巡视组移交和市纪委转办交办的15个问题线索的核查工作,已办结13件,立案查处6人,正在办理2件。

2、维护群众利益。对21件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进行重点督办,公开通报2起典型案例,相关人员被严肃处理;进一步对大杨镇森林公园拆迁安置问题进行核查,立案18人;严肃查处三十岗乡部分基层干部侵害群众利益案件,立案11人。

3、严明换届纪律。认真把好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建立换届期间违反换届纪律信访举报立项专办及快速核查工作机制,核查线索3人次,开展专题谈心谈话39人次,开展监督巡察7次,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

四、规范流程,提升质量

坚持把提升办理质量作为纪检信访工作的生命线,做到 “三个重点把关”,全方位落实信访举报的办理工作。

1、对于上级交办件的查办,落实包案常委,案件主办人,特别是上级要结果信访件的调查审核,严格在规定期限内,确保有质有量办结。

2、对于自办信访件的查办,凡是反映科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区纪委坚持直查快办,提高了信访问题的办理效率。

3、对于基层信访件的督办,对转基层办理的信访件,由信访室统一建立台帐,实行限时办结,对重点信访件进行会诊办理,从严审核,努力提高信访件报结质量。

坚持“一线为民工作法”化解信访举报问题,产生了“快、准、实、严”的工作效果。一是快,一般信件转办快,重要问题研究快,该请示的汇报快,应立案的查处快,向下交办的发函快,体现出很强的时效性。二是准,努力提高信访干部业务素养,熟练地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政策水平和知识技能,增强适应和应对能力。熟悉分管范围的党员、领导干部及行政监察对象的基本情况,准确作出判断,体现出很高的准确性。三是实,区别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妥善有效地进行各类信访件的拟办和处置,体现出鲜明的针对性。四是严,严格办信程序,严格审核把关,严肃查处反映党员领导干部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努力做到办理一信、影响一片、稳定一方。从信件管理、调查核实、督查督办、报结审核等四个关键环节着手,规范流程,严格把关,全面提升信访件办理质量,体现出科学的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