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经信委围绕“高效廉洁、服务企业”主题,结合单位实际,把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与作风建设、效能建设和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统筹推进,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在加强重要节日监督的同时,积极探索构建数字化监督机制,从细节抓起,从日常抓起,从具体事抓起,着力压紧压实“两个责任”,下功夫抓执行力、抓服务、抓落实,在保持政府部门良好服务形象和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数字化日常工作督查机制。从2014年3月起,改革每周主任工作例会制度,对例会在报告工作内容、督查督办、工作通报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报告工作方面:由各处室(部门)报告上周工作开展情况和本周工作安排两方面的内容,调整为委监察室统一报告上周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各处室(部门)仅报告本周工作安排。督查督办方面:由原监察室对相关处室“点对点”的督查,调整为各处室(部门)全面报送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包括调研走访及活动、工作调度、会议、宣传报道、文件材料、经济运行、项目投资、节能低碳、民营经济及小微企业服务、科技信息化、产业推进、政策执行、招商引资、综合性工作等14个类别的工作内容及每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监察室统一督查与梳理,汇总成《市经信委上周重要工作完成情况表》,形成“点对面”的督查方式。工作通报方面:由原“一会了之”,会后不通报,调整为由监察室将上周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于会后在委网站及《合肥工业微信》上统一发布,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建立网站信息更新考核与督查机制。为保障网站及时更新信息,切实服务于民,同时也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和接受社会各界对合肥工业经济发展的监督,市经信委专门制定了《市经信委网站管理办法(试行)》,并依据机关各处室和所属市中小企业局、委老干部工作局的工作职能,分别量化和下达包括在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工作动态及相关具体工作等方面信息更新的任务(每月185条)。监察室对照下达的信息更新任务,于每月初对上月各处室(部门)网站信息更新完成情况进行统计、考核与公示,并在委网站发布信息更新完成情况,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处室(部门)给予特别提醒,督促按时完成任务。
(三)建立重要经济活动监督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市经信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纠建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监督,切实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委监察室专门建立了《市经信委监察室重大经济活动督查记录表》台账,对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尤其是对支持工业经济发展政策落实的监督情况登记在案、全程留痕,并作为后续检查落实情况或者发现相关问题予以处理的依据。2016年以来,监察室先后参与了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市固定资产“借转补”、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等政策支持项目的评审、公示、审定工作,保障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了监督问效。通过构建数字化监督机制,对各处室(部门)日常工作全面地通过数字化反映出来,客观上形成了倒逼机制,有效地克服了过去工作上“嘴上说说”、“纸上画画”、“一会了之”的现象。同时,在市经信委网站与《合肥工业微信》上公开发布各项工作情况,便于广泛地接受社会的监督,倾听社会各界对合肥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与建议,有利于强化末端问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推动了政风行风建设。通过构建数字化监督机制,不仅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干部职工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实现了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具体化和长效化,更重要的是使干部职工认识到自己工作上“正在做什么、下一步干什么”,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意识与为民服务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行政执行力大大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树立了政府部门良好服务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作风是一面镜子,作风出形象,近年来我委未有发生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在合肥市政风行风评议经济和社会管理类29个参评单位中,市经信委荣获2014年度“政风(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称号(第2名)、2015年度获得第3名。
(三)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构建数字化监督机制,全面地亮一亮、晒一晒市经信委各处室(部门)开展的工作,既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有效地推动阳光政务,进一步做好机关政务公开工作,同时也加强了市经信委领导之间、各处室(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利于形成“比、学、赶、超”的浓烈工作氛围,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15年,合肥市经信委受到省、市及部门表彰共17项,其中获得“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单位一等奖第一名”、合肥市委综合考核评价为“好”等次、“合肥市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优秀责任单位”等三项最高荣誉,创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