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器具质而洁 瓦缶胜金玉

发布时间:2017-03-10 15:03 编辑:合肥市纪委宣传部 浏览量:

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后的一天,我与亲人一起,回到旧居,洒扫庭除,整饬什物,迎接新年。

天气晴暖,宜于劳动。在老宅子,扫尘的器物,一百年不变:干净的秫秸扫帚,结实的长竹竿,麻绳一捆,必备的扫尘神器,秒速扎成,任它旮旯儿一缕尘灰,也藏不得的。您知道,这种小事,您的后代子孙,个个都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一个真理,您当作家训,教会了一大家子一个生存之道,让孩子们打小就明白:劳动可以使日子更美的。

扫尘时,最神圣的一件事,是对待中堂的一幅字画———朱柏庐治家格言。这是您的最爱,每个人都切真的明白,所以个个分外小心。字画泛黄,纸张发脆,边角开了小裂,横轴的光泽实在美,大约星空下,也可见反光。一切彰显了一个家族的历史。但是,这都不是重点。“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齐聚中堂,目视字画,一起吟咏,感慨顿生———在仪式感中,我们所怀想的,不仅是当年您一字一句的教读,也有念物力维艰的教诲,更有立身处世的教训——有谁敢忘了这个家训呢。“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老宅子因了人气,而生出一种光泽,像一幅年画,在炉火映衬下,一个冬季都温暖。

可惜没有雪。爸爸,在我的记忆里,这样的日子,是腊月里最美的日子。推开木门,一场皑皑的白雪,覆盖了庭院。大地,河流,庄稼,村落,树木,小径,沟壑,远山,天空,一切尽白。您知道,我一定会跟着您,一起去空旷的野地里走一走的,一老一少,深一脚浅一脚的,高高低低的,走在纯洁的天地间,一直走到精疲力竭才罢休。您捧着雪说,“生命既哀且美,来到这个世界,总要以一种美丽的方式,告知我的存在。”很多年的光阴走过,我才彻悟,您是教我们做一个有雅趣的人,无论处境如何,心中一定要有永不熄灭的火焰,那火焰,会让人看见无数的美。

我于是很怀想您开垦的后花园。田垄尽是各种各样的花草,绝不是坍塌的土坯,堆积的瓦砾,横斜的枯枝。在我的记忆深处,花团锦簇,花落花开,是完全忘不掉的画面。我因此认识了很多花,也一直钟爱它们,因为在我的成长中,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后花园,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书生父亲您的中年的身影,那么清晰与立体。您站在田畦间看蔬菜苗禾,轻声吟咏诗句,而我在不远处玩耍,一阵阵清香味花草味在上空轻扬,鸡鸣犬吠从村庄间传来,蝴蝶蜜蜂飞来飞去。杂花生树,草长莺飞,江南三月,就是那样的情状吧。

后院的迎春花的颜色,在料峭中最惹眼,灿烂辉煌,繁华缤纷,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一个萧条的冬季都被它热烈的唤醒。它栽种在菜园的最外围,在隔界处,这是和邻居最美丽的分界方式。三五步一处,长得枝繁叶茂,自由自在,旁逸斜出,好舒适洒脱。穿着旧棉袄的我,蹲下来看它们,有时掐几朵,在掌心玩,或对着阳光举起来,有一种绚烂的色彩透进我的眼中,很漂亮很迷人。

兰花草是分散在田垄间的,一大蓬一大蓬的,生命的气息特别浓郁,绿色纯粹光泽迷人。它是您试验栽种的结果。有人说它只适合柘塘的土壤气候,在我的家乡就成活不了。一天,您从友人家回来,带了几枝在黄军包里,根部用泥土包着,枝叶用旧年画的碎片裹着,我看见年画中有一只小燕子从巢里飞出来,等您放下它后,我就在一边蹲下来,将它在地上展平,开始猜想整幅年画的内容。而您一放下东西就忙着去后院栽种,也唤我一起去,我自然是欢天喜地的跟着去的,挖土栽种浇水,特别是跳起来踩蓬松的泥土,都是六七岁的小孩子喜欢做的事吧?后来我就常常站在一边,等它开花。您说,不用急,花期一到,自然会开的。可是小小的我放不下,总是会瞅空子溜进后院看一看,后来大约一直不见什么动静,就又去寻其它玩处了。一天,它突然开放了,我呼您来看,您特别高兴,弯腰乐呵呵的看。我蹲在您的脚边,一声不响。它的色泽是一种在乡下不容易见到的很特别的紫色,纯粹淡雅,仿佛还透出一种蓝底,每朵都是一幅画,安静的,恬淡的,幽香的。当我正在出神时,您轻声的吟诵诗句,“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噢,那天,那兰,那诗,也种在我生命的时光里。

而菊是您的最爱,滩涂上成片的,各种各样的。有的黄灿灿蓬松松,压弯了枝桠,交错喧哗;有的好像是野菊,繁密丛生,热烈朴实,枝条往河岸上伸出,仿佛是在和河里跳跃蹿动的鱼虾蛇鳖低语;有的艳丽缤纷,浅淡与浓郁交欢,像是画图上的渐变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浓情蜜意!

菊花是特别容易栽种的。夏天雨季来临时,您就会披蓑戴笠,在欢快的雨声中,在后院剪插菊花。我是不被允许一起的,因为怕淋雨生病。但是下雨天,闷在屋内多无趣啊,我生性活泼好动,又生得跟小牛犊子一样,被夏季的雨从头到脚淋一遍,多痛快!我于是常常偷跑出去,看您拣择并剪断枝条,再寻一处地方插下去。我的心急切切的,好奇完全占据我心田:啊,原来没有根基的枝条也可以成长得枝繁叶茂!我必须亲自动手做这件事情,然后看它长大开花,繁茂灿烂。

您一转身,看见您的小女儿被雨淋湿的可怜样儿,快速将蓑衣撩开,将我裹在那里面,抹开我脸上头发上的雨水,将我带回家,吆母亲撑一把黄色的油纸伞给我,再带我去剪菊插菊。油纸伞太大太重,我就蹲在花边,将伞插在泥地上,人躲在下面,忙前忙后,不亦乐乎。我和您,一大一小,一前一后,一站一蹲,全心全意的忙着这件事情,院子里没有其他人,雨水时急时缓,风时大时小,清香时浓时淡,一切都遥远而又亲近,熟悉而又陌生,陌生而又真切。像是一幅画,寥远的背景,烟雨朦胧,人物层次分明,菊花的花苞也能看得见,仿佛还能听见哗哗的雨声,连树上的蛛网在风雨中飘摇欲坠都还在。可是,怎么又恍惚一切都是别人文章里的故事......

后院被那条穿越村庄的河流与道路隔开,可是花团锦簇是隔不开的。常常有路人指着我家的院子大声的交谈,赞叹着这花园一般的菜园。我在玩耍时,就会很快活。有时他们也会说白菊花的坏话,“不讨喜”。我听后,就专去看白色的菊花,在斑斓的色彩中,我一直觉得它纯洁清新,高尚超俗,韵味独特。我和您说他们的评价,您微笑低头看花说:“葆有本性的纯粹,是白菊花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乡下,没有多少人懂得它的。我们读书人,不迷信不盲从不怨责。随他们怎么说吧。”我于是越加恋它了,连凋零的花瓣也捡拾在窗台上风干,再收在一个袋子中。

后来我读书,读到一段文字,说白菊花是被选来献给罗马教皇圣马克的花,在历代教皇中,这位教皇被公认是最具有高贵气质的人,也因为这位教皇的关系,所以,白菊花的花语就是高尚。

爸爸,当我坐在院子里,回想这一切的时候,我并没感觉您已离开人间十七年,您与后院,都一直在故乡的土地上,您在忙碌,在吟诗,在种花,在劳作,在说话,“劳动是最美的。”

亲爱的爸爸,您还好吗?您的小女儿,避开了车马喧嚣,正在心中修篱种菊;孩子们正在劳动;故乡啊,一日更比一日好。真想您看见这一切……(合肥市五十中西校教师   李梅)